跳到主要內容

新聞訊息

~環保、節能、大家一起愛護地球~

::: 首頁/新聞資訊列表 / 銀級社區低碳旅遊好吸睛 再生能源邁向永續綠生活

銀級社區低碳旅遊好吸睛 再生能源邁向永續綠生活

點閱數︰477

環境部氣候變遷署積極推動低碳永續家園,持續鼓勵村里踴躍投入低碳行動,攜手朝我國2050淨零排放目標邁進。本年度以「淨零有里攜手前行」為主題舉辦競賽活動,共38處村里參賽。依據競賽活動辦法,從銀級組和銅級組中,遴選出特優2名、優等3名、佳作10名等績優村里,展現了豐碩的減碳成果。(詳如附件)

銀級特優/宜蘭縣員山鄉內城村坐落於雪山山脈山腳下,山上匯流下來的純淨泉水是村內重要資源,更是蘭陽平原日常用水重要水源地。為保護源頭水質,內城村定期辦理水環境巡守,積極保存水環境生態。而豐沛的水源促成內城村發展為典型農村聚落,泉水不僅帶來有機耕作,更透過微型水力發電系統,成為供應園區電力來源,109至111年均發電量約8,760度,年減碳量達4,458.8kgCO2e。內城村表示達到永續經營是落實低碳行動的最終願景,期盼透過水資源的循環利用、結合再生能源業者或導入公民電廠模式,推動太陽光電屋頂及微型水力發電,達到社區能源自主,並將收益回饋於社區社會福利發展。
  然而,青年外流及人口老化是典型農村聚落的一大問題,內城村鼓勵老、青農加入轉型社區協力農業,採取有機友善耕作,農園總面積累計達150公頃,年減碳量約180,000kgCO2e,不僅結合周邊小農辦理市集,推廣有機友善農產品,不斷向社區協力農業之目標前進。更改造閒置古厝及廢棄學校,舊空間搖身一變成為了內城里山基地及不老學校,內城村將其用於社福公益、環境教育及遊憩觀光。並發揮創意將老農閒置多年的耕耘機「鐵牛」結合人力車「力阿卡」,推出一套由老農載客,能充分體驗農村風光的在地旅遊行程,發展出遊客與老農共榮的社區老齡經濟,部分收入用於回饋樂齡照護,以此形成內城不老社區永續經營生態圈。

銀級特優/高雄市旗山區東昌里在地農產品以「香蕉」聞名,在日治時代即有銷售日本的紀錄。隨著產業轉型,在地居民雖多數仍靠種植香蕉為生,卻因從農人口老化、青壯年人口外移嚴重,產業發展困境雪上加霜。為呼應2050淨零轉型之生活轉型、帶動地方農村經濟,東昌里透過在地環境產業化,開展出「香蕉全利用」的構想:香蕉葉可製為包墊紙、果實可為香蕉乾、果梗可為生物碳等,並恢復香蕉絲之工藝傳承、創造出各式香蕉絲文創品,以在地特色帶動地方經濟。為活絡當地農村經濟及推動自主永續經營,東昌里研擬多樣化低碳永續行程,如蕉園導覽、香蕉手抄紙體驗,109至111年共辦理637場次,計41,101人次參與,更接待團體外國遊客,展現在地特色之魅力。
  東昌里致力於打造社區型環教場所,朝「三生共存共榮好家園」做為社區發展願景。其「三生」一為生產面,成立物產直賣所,保障在地小農有固定銷售管道,共同推動地方物產。二為生活面,將盈餘20%回饋到長照中,並設置不彎腰菜園、綠牆與雨水回收系統。三為生態面,透過環境教育方式,定期水質檢測與淨山活動。期在生態復育、文化保存與永續發展的基礎下,找到與環境共生平衡之道。

銀級優等/雲林縣西螺鎮埤頭里以務農維生,致力於推動社區環境綠美化,陸續完成埤頭繪本公園、小農市集公園、水綠地等空間綠美化,並設置2處社區農園,種植有機蔬菜瓜果,供社區食堂使用。綠化面積109至111年成長42%,共4,629平方公尺,年固碳量1,388.7kgCO2e。
  埤頭里為打造成「會說故事的低碳永續部落」,轄內繪本公園以在地繪本家馬哈的繪本故事為主題,曾榮獲2020建築園冶獎。周邊則有以玻璃纖維、鐵雕等廢棄物所製成的雕塑藝術,吸引遊客到訪漫遊。埤頭里以此為中心,推動低碳旅遊,利用騎腳踏車或步行方式串聯公園、古厝群、稻田景觀等,並設計米食農教育、在地風味餐及染蛋、豆皮等DIY體驗,年約2,000名遊客參與。
  為了使農電共榮、一地兩用,透過太陽能推廣說明會,逐步推展里內產業響應推動太陽光電系統,並以有高耗電的養菇場及易受氣候影響的畜禽場為首要設置區。109年豬寮設置200kWp、110年金針菇寮設置1,200kWp、111年雞寮及鵝寮共設置1,240kWp,總計2,640kWp,成長85%,年發電量達3,297,360度,可減碳1,678,356kgCO2e,持續往落實農電共生之路邁進。

銀級優等/臺北市萬華區騰雲里擁有許多30年以上的社區住宅,如何整理零碎雜亂的公共空間,並普及低碳節能觀念,是騰雲里需要面對的主要問題。故騰雲里自107年起與古亭國中合作推動生態環境結盟,將里內閒置空間規劃為蕨類生態教育園區「蕨心園」,復育水蕨、水韭等蕨類,並與國中、幼兒園結合辦理生態參訪,提供水蕨生態箱製作課程,將環境綠化的概念扎根於校園師生的心中,更發展在地特色水蕨產品。同時透過社區農園種植可食用作物,深化里民低碳飲食與食農教育的精神,農園旁廣設近20座雨撲滿,容量共25.5噸,不僅解決公共水源稀少問題,更可達到水資源循環利用、省水減碳之效益。
  為因應淨零減碳,騰雲里逐步推動建置太陽能公共設施,利用天然的再生能源,讓社區環境更加友善。里內設置8座太陽能LED型節能路燈、1座太陽能電子布告欄、1座太陽能公車亭及結合陸橋電視牆的太陽能走廊,太陽能發電共達7.76kw,幾乎全年可由白天儲蓄電力供給夜晚照明,不僅節能減碳,亦能改善社區的治安死角。而電視牆除了宣導低碳政策,還可配合中央通訊社推播國際新知,在不費電力的情況下,號召里民與全球同步一起為淨零行動努力。如何持續宣導再生能源,擴大社區綠能LED路燈及陸橋光廊涵蓋範圍,進一步推動住宅社區屋頂建置創儲能系統,是騰雲里持續努力的目標。

銀級優等/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為住商混合農村型社區,由於駐軍大量撤離,青年人口外流,高齡人口與環境變遷為主要隱憂。為應對高齡化與推廣淨零生活轉型,山外里長年來積極辦理老人共餐,已有125人參加。里內設置面積約139.08平方公尺之社區農園用於推動低碳飲食,並號召志工踴躍投入社區綠美化,種植台灣欒樹等原生種,累計面積已達9,042平方公尺,同時設置水寶盆及定期辦理環境清潔工作,不斷提升老人在社區的內在能量與維護低碳家園。
  在節約用電與環保推廣上,山外里亦積極參與。曾與環保局合辦公民電廠社區培力課程,結合金門高中學生設計之「玩出節電好習慣,桌遊節能好社區」教案,辦理節電宣導,鼓勵社區民眾參與能源轉型。在111年更是爭取到環境部節能減碳議題課程教案—「循環經濟打造零廢棄生活」及「節能英雄出任務」,成立環保小學堂至縣內各社區、校園內,宣導節能減碳,推廣淨零生活轉型。
  在資源循環方面,山外里亦不遺餘力,已與慈濟合作辦理資源回收,年回收量約12,000公斤以上,回收變賣的所得則捐贈予慈濟功德會運用。更利用腐壞水果製作環保酵素,廢油製作手工皂及防蚊液等製品,以降低環境負擔。山外里表示,將持續精進教案內容與營造村里低碳生活氛圍,吸引台灣本島社區前來觀摩,達到教育推廣及教學相長的目的。

點此下載附件檔案 檔案類型為:PDF